准备工作1工具: 烤箱、烤盘、油纸 奶锅、水盆、刮刀 细筛网(可选) 面粉筛 打蛋盆 手持打蛋器 刨刀(磨泥器) 裱花袋、放置裱花袋的杯子,刮板 费南雪模具(《跟着小嶋做烘焙》:使用有一定深度,材质较厚的模具)
准备工作2材料: 1、 建议使用榛子粉,按照PH的原文“虽然降低面粉的用量会是份量变少,但却会赋予成品独特华丽的香气”。没有榛子粉,应该是可以用其他坚果粉替代的。 2、 我家是常备马卡龙用杏仁粉,这种杏仁粉很细腻,可以直接过筛的。如果没有杏仁粉,可以用美国大杏仁打粉,不是国产杏仁啊,味道完全不一样啊。打粉时注意,家用料理机过度打,会出油的,达不到很细腻的状态。我曾经试过把美国大杏仁和糖一起打,相对可以打得更细一点。 3、 PH的书中经常用到“转化糖”,之前我只在做月饼时用过,特意百度了转化糖。“有很强吸湿性。甜度为蔗糖的1.3倍。10%~15%的转化糖可防止蔗糖重结晶,常用于硬糖制造,以防止“返砂”的质量缺陷。”“当加入到打发的奶油或蛋清中时,不仅可以形成光滑的糖膏,而且由于糖浆的高粘稠度,使蛋清或奶油中的泡沫更加稳定。”《果子学校》用的是蜂蜜,《跟着小嶋做烘焙》用的是水饴。三种材料密度不同,因为用量不大,估计直接替代不换算,问题不大。 4、 柠檬皮可以用柚子皮代替,味道肯定也不错。
开始干活: 预热烤箱160℃,榛子粉平铺于垫好油纸的烤盘上,烤5-6分钟,取出晾凉备用。预先烤榛子粉,可以使榛子粉香气更浓,注意温度和时间,烤过了会苦。
预热烤箱160℃,将榛果烤7-8分钟,以刀身压碎。注意温度和时间,烤过了会苦。
制作焦香黄油。 水盆里放凉水,预备用于降温黄油。 将无盐黄油放入奶锅,以中火加热,整体呈现茶色后关火,隔水降温。 注意1:请观察图片的颜色,宁愿浅一点,别过头。 注意2:降温只是防止加热过头,适当降温就可以,别让黄油凝固了。 注意3:PH书中没有过滤焦香黄油这个步骤,如果有明显杂质,可以用细筛网之类的工具过滤一下。
高筋面粉、泡打粉混合过筛(A)。 将特级砂糖、杏仁粉、晾凉的榛子粉,放入打蛋盆,以手持打蛋器混合均匀,加入A搅拌均匀。
加入一半蛋白混合后,将转化糖加入混合均匀。
再将剩下的蛋白分两次加入,搅拌均匀。分次加入蛋白是为了转化糖充分混合均匀。
加入榛果酱,混合至所有材料均匀混合。
加入焦香黄油,以刮刀混合搅拌。注意观察图片中混合完成的状态。
用刨刀磨取柠檬皮,加入面糊中。 注意不要磨到白色的部分,发苦,只要黄色的表皮就可以。
将烤盘放在烤箱内,预热烤箱200℃。 注意,《果子学校》写的是“先将面糊挤入模具再移动到烤盘上,面糊可能会溢出,所以现将模具排在烤盘上,再挤入面糊。” PH的书中却写“若使用充分预热的烤盘,可以使蛋糕均匀受热并可以保有蓬松质感”。 折中的办法就是,移动模具的时候动作稳一点:-D 裱花袋套在合适大小的杯子上,将面糊装入裱花袋。 模具涂色拉油(分量外),挤入8分满即可。烤过的面糊会膨胀,注意挤入的份量,过多会使成品的颜色变差。
加入烤好切碎的榛果粒。
烤箱预热完成后,放入模具,将温度调为190℃,约烤7分钟。
出炉后脱模。 装入密封容器内常温保存。保存期限为3天左右。 《跟着小嶋做烘焙》书中写“烤好的费南雪内外口感迥然不同,从第二天开始,口感会越来越滋润”,“密封冷藏,以防干燥,可以保存一周左右(享用前,室温回温)”。
1、 榛果酱有糖,减少了砂糖的用糖。 2、 原味费南雪中,使用的是20g高筋面粉,20g低筋面粉。而本方子中,用的全是高筋面粉35g,没有低筋面粉。我经常做泡芙,做泡芙时,高、中、低粉都是可以用的,但是口感上会有差异(不那么明显啦),我估摸,费南雪可能也是这样的。有兴趣可以比对一下试试。 3、 在本书的玛德琳章节,对于模具的防粘,是指出了2种方法的,一是抹黄油再撒面粉,二是抹色拉油不撒面粉。但是本食谱中,只写了色拉油。我不知是否有意为之。《跟着小嶋做烘焙》书中写的是“模具内要涂上足量的黄油,就像要用烤箱煎炸一样,这样才能烤出浓郁的香气”。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对比试一下。 4、 玛德琳方子中通过静置来使面糊更好的膨胀,费南雪方子中没有这个步骤,在小山进的书中,甚至面粉都没有完全消失。我对这一点也很有兴趣,不知有没有小伙伴也想对比一下。 5、 《果子学校》书中写的是“模具涂抹一层薄薄的黄油后,将模具放入冰箱冷藏备用”,书中没写这样做的原因,我看到有说法是这样可以更易脱模。对,我还是很有兴趣对比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