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料:鸡蛋3个(蛋黄、蛋清分开)、牛奶30克、黄油25克、奶油奶酪80克、低筋粉25克、细白糖35克。
锅里水烧开关火,把牛奶、黄油和奶油奶酪放在盆里,架在锅上,利用蒸汽的热量帮助黄油和奶油奶酪融化混合。
一边融化一遍搅拌。
奶油奶酪和黄油、牛奶搅拌到柔滑无颗粒的状态就可以加蛋黄了。
加入蛋黄充分搅拌拌匀,搅拌充分有利于乳化,让成品口感更细腻。
面粉过筛,筛入。
蛋清中加一小勺柠檬汁,用打蛋器打到出现大气泡,就可以加入细砂糖,分三次加完。
只拍了前两次的蛋白打发情况,这两次的打发都差一点:第一次蛋白霜的尖比较软,完全撑不起来;
第二次好一些,底部有了支撑力,但强度还有些不够,加入面糊搅拌时,也觉得蛋白霜有些稀。第三次比这两次又要好一些,拌入面糊也很有支撑力,可惜忘拍了。 蛋白霜一定不能打发过了,如果到干性打发的状态,就很难与面糊混合,容易消泡,成品开裂不均匀。
蛋白霜分三次拌入面糊,搅拌均匀。 这是第一次的蛋白霜,可以看出非常稀薄。
混合后的面糊倒入磨具,这是6寸的活底蛋糕模,为了放入水浴盘不渗水,用铝箔纸做了个保护套。 面糊倒好后,表面刮平,在桌上振几下,把里面的大气泡震出,以免影响成品内部细密的蜂窝孔型。
混合蛋糊时就可以预热烤箱了,水浴盆里加温水,烤箱预热165度。 蛋糕模放入水浴盆中,烤箱调155度,上面盖个铝箔做的盖子,防止上部温度过高,出现裂纹或变硬,失去柔软弹性。
烤箱155-160度,烤1小时,去掉铝箔帽子再烤20分钟上色。取出在桌上震两下,蛋糕模侧放晾凉,记得转几次位置。
历时两天、历经三次,终于烤出了比较满意的乳酪蛋糕。
失败作业: 三次最大的区别在于“水浴”的方法。 第一次用烤箱烤盘,放了整一盘水,蛋糕模放在上一层的烤网上,因这个模具是活底,直接放水里担心漏水。结果是,蛋糕遇冷马上萎缩,烤制过程蒸汽量大切面非常湿润。可能是潮湿导致重力比较大,蛋糕内部气泡撑不住。
第二次吸取教训,取了个小一些容器盛水,放蛋糕模旁边,制造一定的湿度。结果是,蛋糕不仅没有膨胀反而在烤箱里就地萎缩。
第三次重新学习了“水浴法”,得将模具直接放水里才行,给蛋糕模做了个铝箔的保护套,同时吸取第一次蒸汽太大的教训,换了个小的烤盘放入。就好了 总结水浴法的作用:是为了使面糊获得稳定的温度(100度左右),缓慢膨胀,以得到湿润绵软又蓬松的蛋糕。
三次乳酪蛋糕截面比较
除了“水浴法”的正确方式,还有需要注意的: 1、蛋白打发很关键 前两次的蛋白打发都有些不足,蛋白霜的尖头没有力量,在与面糊混合时比较稀,最后整体面糊的体积偏小。但也绝不能到干性打发的程度,除了难混合,还易开裂、分层、气泡不均匀。 2、温度和时间一定要够 因为用了水浴,虽然烤箱温度在150-160度,但蛋糕模底部的接触温度在100度左右,就需要烤制时间延长,否则蛋糕内部,尤其是底部不熟。 3、每家的烤箱状况不同,大烤箱的温度会稳定一些,内部温差小,小烤箱的温度比较容易波动,所以,烤制的具体温度和时间,别人家的只是参考,最好根据自家情况上下调整。 同样的原料,同样的过程,成品差别如此之大,我自己都很吃惊,烘焙有时就跟变魔术似的,常常面对啼笑皆非的结果,有时又会陷入严重地自我怀疑,有时又会怀疑方子是否有问题,但试过、错过、想过、纠结过、怀疑过,再努力一下,就会迎来那个美好的结果~~ 祝你的烤箱次次都有满意成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