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状态的糖,差不多熬到103-104的温度。案板上铺油纸。糖高温刚倒下去,会粘在油纸上,等温度降到不烫手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带手套开始拉糖。拉到糖带点光泽或者拉不动了。这个状态下的糖是软的,用剪刀或者刀切成自己喜欢的大小,撒点炒好的熟糯米粉。 注意事项:糖拉着拉着容易粘手套,抹点熟糯米粉就好了。
这个是糖熬到113度左后(熬的糖少,感觉温度有点不准,下次再试试再做记录) 油纸、手套(可戴两层,真的烫)上喷点油,糖倒在油纸上,用刮刀翻拌降点温,这时候粘油纸没事,等到温度降点(还烫手,但是不会粘油纸上)赶紧拉,拉到后面不是拉不动,是糖不粘一起了,已经尽力拉到这个状态了。糖估计没拉好,就这样子吧。撒点熟糯米粉防粘。 以上这两种糖,不会再折腾了。就算放了糯米粉,过两天就会粘成一团,挖都挖不出来!!!!!简直是要人命。
2025.3.14 图中是第一天的样子。13号白天小麦清洗(去掉浮起来的、坏的、碎的),加水泡10个小时以上。有些教程说泡24小时,我没有那么长时间。现在温度差不多20度的样子,泡的过程中没换水。
家里的发酵盒跟滤网刚好匹配。泡好的小麦,均匀平铺在滤网上,发酵盒底部加水(不会浸泡到小麦),盖上拧干后的蒸布。保持小麦的湿度又不能泡在水里,状态如步骤三。放在通风、避光的地方(为啥避光具体的看金粒籽老师的讲解)。
2025.3.15第二天早上小麦的状态。我是早晚换水(不知道需不需要这么频繁,主要是怕坏了),换水的时候,蒸布也会洗。小麦会泡水里立马又拿上来。如下图
最近白天室温在20-22度左右。第二天的小麦,根长得更长了。换水的过程中要是看到坏掉的小麦,就会挑出来,免得影响其他小麦。麦芽糖给小朋友吃,各方面会更注意。
第三天,图中可以看到根须上有小白毛,做过的小伙伴说正常的,看了一些教程,再换水的过程中,在水中过水一下,后续小白毛就很少了。
第四天
第五天,早上起来的情况。然后就开始泡糯米,煮糯米,清洗麦芽。
今天是在糯米50度的情况下加入切碎的麦芽。在42度左右的环境下发酵6.5小时。
发酵好的状态,闻到了一点点酸味,汁水我感觉有点点酸。过滤汁水的时候,先用纱布过滤,再用80目的筛子过滤,然后静置一会儿,底部的沉淀不要。
熬到108度的时候,倒入玻璃瓶中。彻底凉了之后的状态(室温大约20度)。2025.3.24记录:发酵过度,导致成品甜度下降;最后收膏的时候搅拌过度,导致成品不够透亮)
2025.3.24 新的一批麦芽,42度发酵约6小时,闻着带有发酵的一丢丢酸味,汁水尝着没有酸味。糯米是过夜冷藏泡着的(因为麦芽还差点没发好,担心第二天麦芽好了,糯米浸泡时间太长)。 纱布过滤汁水之后,静置大约20分钟,再用80目筛子过滤。 在汁水烧开的时候,里头有上图中这个白色絮状的沉淀,用筛子过滤掉,再重新开始熬煮。 收膏的时候减少搅拌的次数,这批熬到107.5度。关火之后等个两三分钟,麦芽糖的泡泡会自己大部分消除掉。
熬到107.5度的状态。下次可以试试熬到109度。
第一次做麦芽糖大约3.7号左右,这一批熬的麦芽糖跟3.24这批的,糯米都是隔夜冷藏的,开始熬汁水的时候,出现了絮状沉淀,然后我过滤掉。 但是3.15这批,糯米我是常温浸泡2个小时左右。汁水刚烧开的时候没有絮状沉淀。不知道是不是跟发酵过度有关系。 下次再试试看
2025.3.30今天发好的小麦,全程避光,通风,偏嫩黄色,清洗的时候,青草味比较淡。早上有事出门,所以有一部分小麦长到6-7cm。
2025.3.30 晾凉中的糯米,这次加了一整个玉米。温度降到45度左右,开始加入小麦拌匀。
熬到109度,室温20度左右的状态。如果是夏天可以考虑110度度看看。
110.5度的状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