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 | 养肺润燥六味白露饮的做法

白露 | 养肺润燥六味白露饮

1人浏览 0人做过
一善食养-姬灵
凉生露凝秋凉至,养肺润燥白露饮。 白露意味着秋季真正来临, 天气渐渐转凉,凉生露凝。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 秋属金,金色白, 以白形容秋露,故名“白露”。  秋至此,暑热尽消,凉意渐深, 晨起时草木间可见露水凝华, 莹白澄澈,乃是夜寒昼暖交替所致。 此时天高而气燥, 人易感咽喉干涸、皮肤枯槁、咳嗽声嘶, 正是肺金当令,而燥邪初犯之时。 养肺润燥,开始成为养生重点。 这种秋燥不是多喝水能化解的, 要把水喝对喝活, 转化成身体需要的津液,方能化解。 《难经》记载: “人赖饮食以生,五谷之味熏肤(滋养皮肤),充身,泽毛。” 中医认为“色白而入肺”。 今日我们就取银耳、南杏仁、怀山药、茯苓、百合、糯米六种白色谷物, 共打成一款养肺润燥白露饮。 清甘淡雅,润而不腻,润燥且清心。

用料

白露 | 养肺润燥六味白露饮的做法步骤

步骤 1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🤍银耳 《本草再新》谓其“润肺滋阴,清热的良品”,能治虚劳咳嗽、津少口干。白露以后尤其到了秋分后就是吃银耳的好时机,滋润而不滞腻,受不了大补的,熬夜阴虚的朋友可以吃起来了。 🤍南杏仁 味甘平而性润,有滋润肺气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之功。不同于北杏仁之苦温偏于药用,南杏仁甘平质润,更适合食疗,尤适于秋燥伤肺之干咳无痰、咽喉干痒。 🤍怀山药 质润而味甘平,归脾、肺、肾三经。《药品化义》曰:“山药,温补而不骤,微香而不燥,循循有调肺之功”,可补脾益肺、固肾益精。其性平和,润燥而不腻,补虚而不燥,颇合秋日平补之旨。 🤍茯苓 味甘淡而性平,健脾渗湿、宁心安神。《世补斋医书》云:“茯苓一味,为治痰主药,痰之本,水也,茯苓可以行水;痰之动,湿也,茯苓又可以行湿。”于本方中非为主角,却有“助攻”之妙,可防诸润药之滋腻碍胃,使全方润而得宜,补而不滞。 🤍百合 性味甘微寒而质润,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。《本草纲目拾遗》称其“清痰火,补虚损”,为肺燥咳嗽、虚烦惊悸常用之品。其瓣片轻清,似肺之窍膜,能润泽上焦,清除燥热,更兼略带苦味,可清心除烦,助人安度秋日之长夜。 🤍糯米味甘性温,补中益气、健脾止泻。《本草经疏》谓其“为补脾胃、益肺气之谷”。得天地中和之气,可培土生金,健脾以益肺。其质柔黏,可增药膳之稠度,护胃黏膜,缓和其他食材之性味,更使口感绵滑甘润,易于接受。 银耳似“君”,润肺阴而生津液; 杏仁、百合似“臣”,助其润燥止咳; 怀山药、糯米似“佐”,健脾益气以生肺金; 茯苓似“使”,渗湿行滞防滋腻。 六味相辅相成,共奏润燥、养肺、健脾、利湿、安神之功。合成一盏润养肺金之食方。

步骤 2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🤍做法小结 1,将银耳提前泡发,去除根蒂,洗净。 2,将剩余食材洗净。 3,将全部食材入破壁机,加入800-1000毫升清水,豆浆模式即可。

白露 | 养肺润燥六味白露饮的小贴士

当白露垂枝、秋风送爽之时,打一壶六味白露饮。品银耳润滑,闻杏仁微香,感山药糯米甘淳。 清润自喉间滑落肺腑,咽喉之干得以缓解,呼吸之间亦觉通畅。 秋之燥,本是天地收敛之气,人亦当随之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使肺气清。 这一盏看似平常的饮品,蕴含的正是“奉收之道”——以润制燥,以清平肺,以食养人,以味怡情。 白露以后,秋渐深,凉意重,愿朋友们在需要时,饮之,润在身,更润在心。 这一期就到这啦,让我们相约下一期,顺时令辨体质而食,拜拜。

菜谱创建时间:2025-09-07 08:51:25